
谁还记得2013年辽宁省高考状元刘丁宁,以高考成绩668分被香港大学中文系录取,并拿到72万全额奖学金。
但是,仅上了一年之后,刘丁宁选择放弃奖学金从港大退学,重新高考考入北大。
刘丁宁给出的理由是,想要追求纯粹的“国学”,不适应长期使用“电脑”。

(从港大退学的刘丁宁)
这两个理由遭到网友群嘲笑,都说刘丁宁应试教育学傻了,从当时学校间排名和国际认可度来说,港大的潜力远远大于北大,很多人觉得:她一定会后悔。
当时的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港大优于北大的迷思,无论是从学术还是城市发展,香港都要好太多,所以在大众看来,刘丁宁是放弃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时隔一年,港大另一位内地学生声援刘丁宁的离开,称其有相当的魄力和勇气。
天涯论坛上也有一篇文章《香港内地生:理解状元不选港大,香港大学都有民主神经病》,这位分别在北大和港大上学的内地生看到了两岸巨大的差异。
香港大学的舍堂制度常常让自己陷入各种无意义的社交中,而这种活动又和各种评比直接挂钩,如果不参加,就等着被本地学生“洗脑”吧。

在四、五年前,能够在香港读书是很多人的理想,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弃亚洲第一的学府?大概这就是“傻”吧。
但在今天,恐怕再也不会有人说刘丁宁傻了,2020年USNews国际排名,香港大学排到了100位,北大清华均在其前。
与其说在短短的四年间,亚洲第一学府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如说,港大在高考状元退学的时候,早已经积重难返…
几乎是和港大并肩的港中大,也早已没有往日的辉煌,如今的景象和《小丑》中的哥谭市简直一摸一样。
甚至已经沦为“示威者”的据点,室内设施被严重破坏,校方高层已经完全不能控制局面…
早在12日,港中大已经沦为战场,中大学生会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临时禁令,企图限制警察进入学校,但是申请令被驳回。

气焰嚣张的示威者并不死心,反倒组成了所谓的“守城部队”,以港中大为基地准备长期抗争,现在的港中大仿佛是一个“独立的基地”。
门口有专门的“蒙面人”把手,进出港中大的人都需要“安检”,必要时甚至还要搜包,全然忘记自己当初是怎样谴责警察“搜身”的。
不仅如此,现在引狼入室的学生会已经分不清,这些人到底是学生还是校外人士?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被示威者围困后,发公开信表示:
“校园已经遭受包括外来人士的蒙面示威者占领,情况完全失控,要求所有外来人士即时离开港中大,并呼吁少部分仍留在校园的成员尽早离开,直至学校恢复安全秩序。”
前天夜里,几乎所有的内地生都经历了一次“逃亡”…
港中大宣布本学期课程结束,将会组成特别小组审核本学期学生课程,非本地学生要尽快离开港中大。

今天的情况是,上千名示威者在网络上看到占领港中大的消息后,有组织的进入港中大,将学校的东西扔出去当作路障。
有校友表示不能确定各岗位的“黑衣人”身份,校方和学生都不能判断,这些人安排十分有序。
有人负责安保工作,有人负责检查身份,有人负责在学校里制造燃烧瓶等危险物品,有人担任建筑工人于崇基门筑墙…
港中大俨然变成了示威者的“黑色基地”。
更要命的是,港中大内设互联网交换中心,如果被入侵各种数据将被泄漏。
香港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HKIX)总部位于中大碧秋楼,超99%香港境内的网络讯息在此直接交换传输,如果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有住在港中大宿舍的职员昨日搬离港校园,形容学校完全被外人接管,情况很差,他目前返回学校时,在入口被未知人士搜查,相当荒诞。
现在港中大的情况是,极少数职员及宿生留守,校内只间接地传出一些消息,难以估计其中有多少是港中大的学生,但目前来看,校外人士占大多数。
这些不明身份的人,还将学校的食堂当成了餐厅,自己动手随意使用学校物资。


在港中大读书的内地学生也处于危险之中,由于示威者在门口设置了路障,很多学生需要翻墙才能出去。
香港中文大学沦为火场,大批黑衣人攻占学校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制造“汽油弹”,偷取学校弓箭、标枪用作武器和警方对峙。
另一方面,在香港警察希望进入港中大搜查时,校方竟然希望警察不要进来,这也难怪示威者最后会选择港中大作为“庇护所”。
但是,示威者最终选择“港中大”甚至是其他高校的原因,还要从香港大学内部的教育来说。
一位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读书的学生,曾谈及香港和美国高校之间的差异。
港大对待学生如同后妈,港大的curriculum design及其复杂,尤其是对那些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港大的学分体系和专业体系令人困惑。
但是,在这里很少有人帮助你去,对于全新的舍堂,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获得港大录取之后,并没有收到过一份邮件告诉你从什么网站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从确认offer到申请宿舍,港大没有给过学生一份通知。
如果没有认识的学长学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大学入学的所有环节。
但这名同学后来去了威斯康星大学交换,受到了高于港大百倍的待遇。
在美国大学,一切都有完整的帮助流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有专门的人负责解答。交换的第一天,学校就组织了一场讲座,告诉学生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什么样的帮助。
反观港大,这一切都没有。
“香港大学就像是一所让人无法产生归属感的学校,因为学生们如同被抛弃于河心的孤儿般哇哇哭着,扑腾着艰难求生。学校对于学生感受的漠视、支持体系严重缺乏…”
再来看看学校的社团文化,港大每年招收300名学生,内地学生招生名额逐年增加。
但是,香港大学从建校开始所有的资源就被本地学生牢牢把控,内地生、国际生毫无席位,所有的校园级别社团活动很少见到外地人参加。
港大缺少高等学府应有的宽容环境,不容背景的学生融合非常之差,语言隔阂,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90%的香港同学普通话达不到流利交流的水平,大部分香港人更喜欢直接说英语或者粤语。
如果你加入一个本地生占绝对人数优势的社团,大家会很尊重你,但是他们可能会因为麻烦而选择避开与你社交。
“更重要的是,香港同学并没有想要和太多外来学生打交道,许多愿意示好的善意,都在这种一厢情愿的落寞中消磨殆尽。”
看到今天的香港大学所遭受的一切,这并不是无中生有,所有的结局都有原因,这可能也是现在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事实。
香港的大学体系是否有问题?内部是否因为过于“自由民主”而牺牲了一些人的话语?
最近《小丑》在香港热播,讽刺的是,看完这部影片走再看这几天香港发生的事情,何其相似。
一群不用上班的人,逼人罢工;一群从不建设的人,破坏城市建设;一群高度自由为所欲为的人,剥削他人的自由;
一群容不得异见者的人,说要争取民主和平;一群对破坏虐打视频视而不见的人,自称和平理性非暴力;
一群丰衣足食的人,说民不聊生;一群说中国话写汉字的人,说自己不是中国人…

今天,香港示威者用砖头砸向了一名70岁的清洁工老伯,老伯最终不治身亡。
当初那些秉持正义的人为何不站出来为这名老伯发声?
先做人再为学,是中国自古不变的道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