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春丽。
今天凌晨,我刚准备睡觉,
却收到了姐妹给我发来的“发泄”微信。
可是,为什么将要异地恋的人,
明明是双方共同面对别离,
却永远是在国内的一方显得更焦虑和不公平呢?
给我发微信的这个姐妹,在感情中一直都挺冷静的。
我们都以为她对男朋友去留学这个事情,没有太大感觉,
没想到终于在昨晚爆发了。
可让我更没想到的是,她不是因为舍不得而难过,
而是觉得自己被「丢」在了国内,所以才不开心。
《奶酪陷阱》中,刘正告诉洪雪,
自己原本的打算是在大四毕业后,继续出国读研,
洪雪的第一反应就是:
“那我怎么办啊?”
这几乎是所有留在国内的人,面对异国恋时的第一反应。
然而答案其实很简单——
他出国读书、工作,你也继续在国内过好自己的生活,
而并不是只有等待这一件事情可做。
之前在微博看到一个爆火的vlog,
这个vlog记录了一对情侣长达10年的感情,其中有8年是异地恋。
每年也仅有那么几天能够相见,
但在这几天里,他们一起半夜压马路;
而在分开的那些时间中,他们又各自努力。
男孩子说:每年和她见面的那几天,真的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女孩子也在8年之后,决定到美国陪男生创业。
爱情很脆弱,在任何一个关卡都可能game over;
但爱情也很顽强,前提是,无论身处距离多远,
都能想象是在一起生活,而不是“我被丢下了”。
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统计,平均一学年有32%的学生被确诊患有抑郁症,
而留学生的明确表示抑郁症倾向已经高达45%,29%的人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
按照2018年学生出国留学的数据来算,
患有抑郁症的留学生数量可能高达一百万人。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出国留学会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
高赞回答说:
“没有焦虑感了,明白活着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看,走出去的人也并没有过得比你好,甚至还要更辛苦。
我有两个朋友,毕业之后都出国读研了。
一个去了韩国,一个去了荷兰。
朋友圈里当然都是岁月静好,演唱会、游乐场、音乐会、火车旅行、自驾游,
可以说读研究生的这两年,她俩除了睡觉吃饭,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周边玩。
但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总会在发完令人羡慕的朋友圈之后,
转头就来群里哭诉,自己过得有多苦。
开始我还不信,后来了解了才发现,
她们是真的过得很辛苦。
要去留学的消息发出之后,收到了亲戚朋友的一致祝福,
就连一年中回家待的那几天,也会不断有饭局,
吃饭的时候还要接受一系列的问题轰炸:
“是不是在国外过得更开心了?”
“是不是比国内的学校好多了?”
“是不是吃了特别多外国的好吃的?”
……
但实际上,
韩国的朋友每天吃饭团拉面,荷兰的朋友每天靠汉堡薯条而活,
实在是想吃家里的饭了,就自己去超市买点材料回来煮,
可是怎么都做不出家里饭桌上的味道。
在学校里,比起留学生,教授们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本国的学生身上,
因为文化差异,甚至在刚国外的那一年,都很难融入到同学当中。
舍友也仅仅是舍友,在那栋大house里,每人都有自己的小房间,
每个人到“家”之后,彼此都没有交流,而是各回各的房间,做自己的事情。
理想中国外的大学,总是以为都能像剑桥、哈佛一样,
有着偌大又好看的校园,就连图书馆也是殿堂级别,
但实际上大部分留学生去的,都是“村里”,离市区特别偏远的郊区。
有时为了配合教授的时间和行程,要自己坐单程3个小时的火车去上课,
不舍得花太多钱做公交车,只能租自行车来骑,
遇到下雨天,一路上狼狈不堪。
而在国内的你,回家就能吃到老妈做的饭,
哪怕也是身处异乡,
但至少拿起手机就能叫外卖,想吃什么随便点;
碰到了刮风下雨的天气,
自己用软件叫个出租车,师傅会把你安安全全地送到家。
国内的网络也并不比国外差,起码在写论文这一条上,你就稳赢,
哪怕找文献要花点钱,
但也总比明明过了雅思7分,可还是看不懂教授给的参考资料来的好。
出国真的不容易,相信我,他们比你更煎熬。
大学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交流活动,在加拿大待了半个多月。
第一次去欧美国家,很是新奇。
更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像在国内想象的那样,去每个美妆店都去shopping一番,
而是在学习之余,拿着相机在路上闲逛。
有天我和朋友走累了,就坐在路边长椅上聊天,
这时候走过来一个穿着很旧但很干净的白皮肤老人。
他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说自己很喜欢中国,还问我是哪里人。
我以为他只知道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国际知名城市,
没想到说出家乡名字的那一刻,他竟然还知道这个城市的省份。
这下可算是换成我对他更好奇了,于是我问他:
“您是去过中国很多地方吗?”
他说:
“我没有出过国,只是喜欢了解世界各地的特色,觉得各有各的神奇。”
从那之后,走遍世界和心中充满世界的人,我更倾向于后者;
后来我也一直拿这件事开导所有要面对异国恋的人。
面包的数量决定芝士的厚度,一个人的面包能支撑他走遍世界,
这个人一定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也许有钱,但不一定开心;
可是心中充满世界的人,也许贫穷,但是一直充满希望。
对生活和感情都是如此。
都说口语需要环境,不然很难改掉自己原本的口音,
更别说有标准的英美式发音了。
谷大白话,是一个非科班出身的野生译者。
大学学的是中药专业,却能和卷福、贝克汉姆谈得风生水起,
甚至从2011年开始,就在微博上发布中文字幕版的美式脱口秀及外国趣味视频。
现在各国的信息在网上都是同步更新。
就连美妆博主的种草视频都会上传国内外的各个网站,更别说其他的重要消息了。
眼界和格局,都是靠自己提高的。
国内国外的区别,无非就是距离和时间的差距,
其他真的没什么。
硬气一点,
异国中辛苦等待的人并不止你一个人,更何况你在家里,有熟悉的家人和朋友在身边,
而他却只能在异国他乡想念你;
如果钱不够出国走一趟,咱们就做个心中装满世界的人~
也不枉我们观看爱,阅读爱,想象爱,期待爱。
我是春丽。
《我只喜欢你》这周结局了,齁甜。
赵乔一原本想的也是:和自己分开后的言默在国外追着剑桥梦,过得很好,
却不知道他曾经为了自己学喝酒,喝醉去厕所吐;
手机里上百封没有发出的短信都是给她写的;
言默还因为去偷看了她的空间,把一只狗误会成她的男朋友而吃醋了整整六年。
如果赵乔一在高中毕业跟着言默去了英国,结果不一定会比这更完美;
反而是分开的这六年,让他们更珍惜了彼此。
恋爱是双方的事儿,
这其中的想念、痛苦、等待,统统都是双方一起承受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