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邻武汉的湖北省黄冈市,新型肺炎确诊病例飙升至1002例,在全国仅次于武汉。针对黄冈严峻的疫情形势,湖北省省长王晓东曾公开表示,“我们绝不能让黄冈成为第二个武汉”。
现状:确诊人数飙升、医药物资紧缺
“现在黄冈的疫情非常严峻。”2月1日,黄冈市市长邱丽新在湖北省召开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说。
1月21日,黄冈首次确诊新型肺炎12例,此后逐步增加突破1000例,而且确诊病例还会继续增加。
湖北省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2月1日黄冈大幅新增276例新型肺炎病例,截至2月1日24时黄冈累计有新型肺炎1002例,首次突破千例,在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4109例),占全省确诊病例比重达到了11%。其中死亡15例。
为何昨日确诊病例大增?
邱丽新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2月1号和2号两天我们现存的1000多例疑似病例很快就会检测完毕,在这1000多例中可能有很大比例是确诊病例,所以可能1号和2号两天黄冈的确诊病例还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除了确诊病例快速增加,医药物资十分紧缺。
“我现在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想怎么搞到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我们这边只有一天的库存,没有这个医院开不了门。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消耗量大,这个现在最急缺,采购都来不及,也没货了。”黄冈市黄州区总医院一位负责采购的人士在电话里告诉第一财经。黄州区总医院由当地17家医疗机构组建而成。
“由于没有一次性防护服,我们医护人员只能穿着雨衣上阵。N95口罩需求量大,也基本断货。”黄冈市蕲春县李时珍医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黄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医院防护服快用完了,N95口罩也不够,估计维持不了两三天。
邱丽新表示,医药物资紧缺是黄冈现在面临的最着急、最揪心、最突出的问题。一线医务人员要进病区,最急缺就是医用防护服、N95口罩、药品等。
原因:巨大人员流动、防控不到位
为何黄冈成为新型肺炎重灾区,确诊病例剧增?
黄冈是仅次于武汉的第二人口大市,紧临武汉,走高速公路仅需一个小时,黄冈和武汉有城际铁路,半小时可以到达。在黄冈封城之前,大概有60万到70万人由武汉返回,巨大人员流动客观上对防控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受春节和疫情影响,500万人离开武汉。根据百度地图慧眼的迁徙大数据,1月10日至22日六七成武汉人前往湖北省内其他城市,其中黄冈和孝感位居前两位,这导致这两个地区新型肺炎病例较多。随着确诊速度加快,大量疑似病例快速确诊,导致确诊病例大幅增加。
邱丽新在发布会上坦诚,前期我们也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认知不足,准备也不充分,干部重视不够,导致防控工作存在短板和弱项。
“我们医疗救治能力仍然不足,虽然我们改扩建一批集中救治场所,但因为时间很紧,启用比较滞后,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分类分区不到位,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另外医疗物资和药品特别医用防护服和N95口罩、面罩、护目镜严重不足。”邱丽新说。
她表示,农村的疫情防控也很薄弱,人员排查没有做到全覆盖,部分群众防护的意识还不强,个别还有出来走动、聚集、打牌现象。同时乡村医护力量也严重不足,包括防护设施和防护手段比较少。
1月29日,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督查组到黄冈市了解当地疫情防控情况和疑似病例检测工作。当地卫健委主任却一问三不知。
“督查组在黄冈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充分曝露出来我们在应对疫情方面,应该说不充分,包括防控措施不严,部分干部的作风不实,所以对此我们确实感到非常内疚和非常自责。”邱丽新在上述发布会说。
问责、防范升级补短板
针对疫情防控中干部工作不力的情况,黄冈加快问责。
邱丽新介绍,黄冈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出动了3497人次开展监察检查,检查重点部位和场所6416处,处理、处分党员干部337人,对防控工作不利的6名领导干部予以免职,其中3名是正县级干部,还有3名是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比如黄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唐志红被免职。
除了问责,针对现有问题,疫病防控不断升级。
黄冈早在1月24日开始封城,措施不断升级,内防扩散,外防输出。
2月1日发文加强市区人员出行管控,严格控制市区居民出行。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上街采购生活物资,其他人员除生病就医、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在商超和药店上班外,不得外出。
黄冈展开地毯式开展联防联控,17万名党员投身防疫一线,及时发现发热病人4726人,及时转院,诊断治疗。
为了弥补床位不足的短板,黄冈通过加快改建、扩建、征用等举措完成4200张床位,确保有能力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比如为了解决市区救治能力不足,紧急将大别山医疗中心改建为集中救治医院,可新增床位1000张。
黄冈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还有隔离留观的病人、发热病人这四类人群,施行分区收治,加强管理,避免交叉感染,解决病人排队长秩序乱等问题。
尽管湖北省紧急向黄冈调配医药物资、社会捐赠增多、黄冈加大采购医药物资,但目前黄冈医药物资依然紧缺。对此黄冈将最紧缺物资投向定点医疗机构。
“我们也希望多渠道采取措施,无论捐赠也好,还是给我们帮助联系渠道采购也好,我们全力以赴把(医药物资采购)这项工作做好。”邱丽新说。
浙江温州:每家每两天可指派1人出门采购
截至1月31日24时,浙江温州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41例,是湖北省外疫情最严重的城市。
微信公号“温州发布”2月2日消息,为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最大力度控制疫情传播,最大程度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决定自2020年2月1日24时起至2月8日24 时,在全市范围实行村(居)民出行管控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严格控制村(居)民出行。全市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出门采购生活物资,其他人员除生病就医、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在保障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上班外,原则上不要外出。
二、所有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发挥带头作用,管好自己、亲戚,带动朋友、邻里,协助村居工作人员劝导村(居)民按要求少出门、少上街、不串门、不聚集。
三、对拒不听从村(居)工作人员管理劝阻、聚众闹事的,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凡发现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不服从管理,不听从劝阻,参与聚众闹事的,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问责。
四、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工作,全市干部职工要带头执行人员出行管控措施。
五、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减少外出活动,全面动员群众自觉居家,以更大范围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特此通告。
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020年2月1日
资料: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后应就近火化,不得移运
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后,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和利用遗体进行其它形式的丧葬活动。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遗体置工作指引(试行)》,其中明确提出,遗体应当就近全部火化,不得采用埋葬或其它保存遗体方式,不得移运。
文件提出按照“以人为本、依法规范、及时稳妥、就近火化、疑似从有”的原则要科学规范处置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加强卫生防护,防范疾病传播风险。根据规定,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后,由所在医疗机构报告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通报本级民政部门,民政部门通知相关殡仪馆做好遗体接运、火化等准备工作。对于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由所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的规定,对遗体进行消毒、密封,密封后严禁打开。
医疗机构应当在完成遗体卫生防疫处理、开具死亡证明、联系亲属同意火化后,第一时间联系殡仪馆尽快上门接运遗体,并在遗体交接单中注明已进行卫生防疫处理和立即火化意见。对新冠肺炎患者亲属拒不到场或拒不移送遗体的,由医疗机构、殡仪馆进行劝说,劝说无效的,由医疗机构签字后,将遗体交由殡仪馆直接火化,辖区公安机关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在遗体转运方面,遗体运送不得交由除殡仪馆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承办。殡仪馆安排专职人员、专用运尸车到医疗机构指定地点,按指定路线将遗体转运到指定的专用运尸车上运至殡仪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导医务人员和遗体运送、处置人员等,按照疾病接触防护要求,进行卫生防护。
遗体运送到殡仪馆后,殡仪馆设置临时专用通道,由殡仪馆专职人员将遗体直接送入专用火化炉火化。遗体不得存放、探视,全程严禁打开密封遗体袋。火化结束后,由殡仪馆服务人员捡拾骨灰,并出具火化证明,一并交亲属取走。家属拒绝取走的,按照无人认领的遗体骨灰处理。
在本省(区、市)内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应当就近全部火化,不得采用埋葬或其它保存遗体方式,不得移运。本省(区、市)以外地区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遗体不得进入本省域,按照就近原则就地火化。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后,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和利用遗体进行其它形式的丧葬活动。
少数民族新冠肺炎患者遗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遗体必须就地火化。火化后骨灰可按照民族习俗进行安置。在华外国人及港澳台人士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境内死亡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遗体必须就地火化。火化后的骨灰可按死者家属意愿运输出境。
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包括采用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的人员)的遗体,按照“疑似从有”的原则处理,防止疫情扩散。遗体接运、火化等相关费用按照有关规定结算。
国家卫健委专家:新冠肺炎救治成功率高于甲流和禽流感
@人民日报消息,刘清泉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病基数较高,重症病人数量看上去较大,但从数据统计来看,重症或者危重症的病人应占确诊病人百分之十多一点,整体来说不高,如果从救治成功率来看,远高于甲流和禽流感。
新发现!确诊患者粪便检出新型冠状病毒 存在粪口传播风险
2月1日晚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召开记者会,公布最新发现。
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据第三人民医院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做进一步分离病毒的研究。提醒广大市民,戴口罩的同时,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还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也表示,除了呼吸道传播,新型病毒有没有通过血液传播、粪便传播、污染物品的传播,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而此次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病毒RNA阳性,说明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通过粪口传播。
什么是“粪口传播”?
粪口途径指的是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也叫做经消化道传播。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能够在大便之中存活,所以可以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如果这些带病原体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者食物,那么就会病从口入,导致传染给其他人。
比较常见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比如,农民用病毒污染的粪便给蔬菜施肥,如果没有将这些食物充分洗净烧熟,吃了这些食物的人就可能被感染;再如,被病毒感染的人排便后没有洗手,又直接用手接触了别人的食物或餐具,那一起用餐的小伙伴们就会被感染。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