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美高升学至美本有数千名学生,占中国美本留学生比例的接近四分之一。
这部分美高学生的申请、录取情况也是非常令人关注的,老查留学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申请者来自于美高,这些年也在不断总结美高申请与国内申请者的差异性、策略等等。今天这篇文章,特别为大家带来几个美高申请案例,希望能对美高申请者有一些启示。
1
案例一:SAT 1370 拿下波士顿学院
没递交托福、Sat1370、仅申请6所大学。。。
申请结果是:除了一所大学给了拒信,其他5所大学包括Boston College(EA)全部的录取。
从申请个案上来看,学生的标化似乎不是很高,这似乎印证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一个感觉:美高的学生的学术条件似乎并不是最重要,即使标化不高似乎也能录取到不错的大学。
事实上是这样吗?
对于申请,无论是美高、国内高中甚至非洲、法国高中,标化是学术能力的一项评估指标,但并不是唯一指标。申请是一个全方位的组合体,包括你在读的学校、学术能力、课外活动、所学的课程、课程难度、个性表现、成就,选校策略、申请策略(ED、EA、RD等)、文书、网申填写的质量等等,缺一不可,每一所大学的侧重点不一样。
这个申请的成功在于文书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申请者是一个特别有礼貌、有爱心的孩子,Common文书主打的是孩子如何走出舒适区;敢于犯错误,敢于debate,public speaking,而这些,对一个性格温和、很Nice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而为了迎接这个挑战,他做出了与自己性格相悖的努力,故事清新而温暖,很好地展现了勇于挑战善于改变的形象;
附加文书中,由于学生自己非常喜欢波士顿学院,探讨的是公元前天主教的道德观念及如何把Business 与Morality结合起来。
由于附加文书由于涉及到许多宗教问题,孩子与学校的神学老师进行多次探讨,神学老师也为这篇文书提供了很多修改建议。一个温文尔雅、对宗教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的理性男孩跃然纸上,这也与BC的感觉很契合,所以,录取BC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还是有你不知道的事~
事实上,学生虽然在SAT中也许表现不是那么出色,但孩子的GPA一直非常靠前,学校成绩是96/100,排在学校国际学生中的5%。
由于是教会高中,与波士顿学院同属一个宗教体系,BC对这所高中非常熟悉,是所谓的Target School,有着录取优势。
美国大学有一样评估元素是看申请人是否能很好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学生的附加文书有很多是通过和学校的神学老师讨论、修改而成,学生也非常好的利用上了,这也是学校资源的体现和帮助。
2
案例二:为自己的高中拍卖获得数万美金,让她一举拿下了维克森林大学的录取。
这是2018申请季中的一个女生的案例,这个案例中申请者的课外活动是非常令人瞩目的。
学生来自美国中部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高中,很少中国学生。为了帮助学校,申请人从十年级刚到学校开始就组织同学们自己买材料制作三明治送到附近的店铺里代售,换得的钱,交给学校,但是,杯水车薪,很难为学校带来很大的变化。学生发现学校体育场四周没有任何广告,由于美国人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体育场经常都会有赛事吸引到 附近的人,热闹非凡,而体育场四周如果能搭载广告牌,商家非常乐意买单的。于是,这位女生征得学校的统一,策划了拍卖自己学校体育场四周广告位的活动,果然,广告位很快被拍卖掉,学校获得了非常稳定的收入。
申请者最后以托福不过百和1380的SAT收到了维克森林大学的录取。美国高中对申请人非常有利的地方是,如果你有爱心、有创意、有领 导力,学校可能有更多的环境令你充分展现自己的这一面,而这些,也正是弥补标化不足非常有利的部分,也是美高的价值所在。
3
案例三:缅因州也许很冷,但它却成就了我的MIT
这个学生是一个女生,来自大连,到缅因州一个特别小的学校就读9年级,当时的学校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学生。
这个女生在国内数学虽好,也却不是学霸,但到了这个缅因州的小学校,却成为该校数学最厉害的。在学校的支持下,这名学生参加各类数学比赛,并且代表缅因州参与全国的比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也获得了州长的接见。
申请时,由于学生自己优秀的学业和竞赛表现,再加上学校的大力力荐,学生最终被MIT录取,她也是这所学校多年来第一位被MIT录取的学生。
这个申请的亮点是在美国高中期间的自我规划和管理上。美高数量庞大,尤其是一些走读高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高中,甚至地理位置偏僻,有些连AP课程都很少,在最近几年的申请实践中,我们发现,美国高中阶段如果能够科学地、因地制宜地安排好自己的学术、课外活动、与学校和老师良好的互动,才有可能有更好的申请结果往。很多家长对于美高申请存在着不少误区,这就导致了在我们看到低分高录的同时,也有很多高分低录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发生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