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有企业恢复了线下复工状态,
上周,杭州发布企业复工申请核准数据,
截止2月8日,杭州核准可复工公司企业有162家,只占了申请复工企业的0.54% ;
还有网友通过数据观察和直观感受,统计认为:上海现场复工比例大概是20%。
绝大多数的公司和企业,
依旧是停工状态或者家庭办公状态,
那线下复工到底会是种什么体验呢?
谢邀,
哔哔青年提前为大家感受了一下。
1
2月13日,成都,晴
室外温度:16-10℃
室内温度:-10℃
谁能想,
一条牛仔裤就能过冬的我,
在这个春暖花开之际,
竟然穿上了秋裤,贴上了暖宝宝……
还套上了最厚的那件长款羽绒服!
从来不知道,不开空调的办公室,
竟然是这!么!的!冷!
为啥不开空调,这里有个知识点,
敲黑板——
写字楼一般都是使用大型中央空调,
所以为了确保薛定谔的病毒不会扩散,
我们不仅没有开空调,
还全程开门开窗确保通风换气!
室外还起码有点阳光,
而办公室里坐一天,
阴冷刺骨、寒意凛冽……
大家对着电脑屏幕,瑟瑟发抖。
为了杜绝了病毒的传播,
我们也只好在感冒的边缘,疯狂试探!
2
如果你认为,
回到了熟悉的办公环境,
大家就会因为彼此信任而脱下口罩,
那你就too naive了!
除了喝水和吃饭的时间,
大家基本是全副武装一整天;
上班第一天:胸闷气短;
上班第二天:呼吸不畅;
上班第三天:逐渐适应甚至还觉得有点暖和……
口罩并没有带来交流上的障碍,
因为冷,大家决定都站着开会速战速决,
无形中还提升了工作效率,
而间隔一米隔空喊话的我们,
像极了杜琪峰电影里的风骚站位。
相信这样的状态再持续一个月,
员工之间的默契程度会提高很多,
毕竟带着口罩的我们,
只需要彼此给个眼神自己体会……
3
见惯了写字楼里往昔的热闹,
最近萧条的状态,还真的有点不适……
早晚高峰期,没有人和我抢电梯了?
不适应!
楼下咖啡厅、早餐铺通通不营业了?
不适应!
抽烟区再不见隔壁公司的短发女孩?
不适应!
总之,周遭的一切,
都孤独得吓人,冷清得吓人。
抛开心理上的不适,最直观的感受是——
没有地方吃饭了。
常去的街边快餐店,全部没有营业;
虽然公司对面就是一个商业综合体,
但运营的餐厅寥寥无几;
下午六点,所有的商超全部停业关门……
想点个外卖,
发现常吃的快餐、常喝的奶茶,
要么暂停营业,要么限时营业。
一场疫情,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也消耗着,我们仅存的人间烟火气。
4
如果你觉得最近封闭化管理的小区,
为你的居家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相信我,你在写字楼里的工作体验,
也方便不到哪里去……
进出写字楼测体温是最基本的,
坐在办公室,
行政小姐姐也会时不时给你测测温度,
中午下楼吃个饭……
商场门口测一次,餐厅门口测一次,
吃完饭进写字楼再测一次……
另外,
开工两天我已经填写了一堆表格了,
个人信息表、开工登记表、出行工作证……
快递、外卖,也都是统统送到楼下自取,
当然,你下楼取几次快递,
就要被楼管人员测几次体温……
上班一天,不是在测体温,
就是在准备测体温……
5
如果说开工还是有让人心情舒畅的时刻,
那一定指的是早晚高峰时期的交通了,
往常要堵一个小时的上班车程,
现在二十多分钟就能跑通!
这是早高峰的红星路南延线,你能信?
速度是八十迈,
心情是自由自在!
地铁上也是一样,
空荡荡的车厢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
让人莫名的安心;
仿佛这不是早高峰的地铁,
而是午夜的末班车。
如果有一天疫情结束,
我们要继续过着车堵车人挤人的生活,
那我一定会怀念此刻无比畅快的交通。
6
不管你年前和同事有什么仇什么怨,
最近见了面都倍感亲切,
疫情下,大家也都是过命的交情了!
聊起各自在家隔离半个多月的苦,
恨不得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终于开工了,
我这一天说的话,比前半个月都多!”
“可不是么,
在家憋死我了!哪儿都去不了!”
“你没买上口罩吗?
我也没买上口罩啊!”
人和人之间,
忽然就多了许多理解和共情……
7
终于开工了——
虽然有点冷有点闷,
虽然坐地铁赶公交会有些许不安,
但总归,可以出来透透气了;
走在八九点钟的晨曦中,
忽然就听到了阵阵鸟叫声;
走在空旷的写字楼下,
偶尔也能摘下口罩大口呼吸一下;
在家蛰伏了一整个的春节,
走出房门才忽然发现,
花正开放、树正在冒新芽;
这个冬天真的格外漫长啊,
庆幸的是,春天也正如期而至……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