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们徘徊在祖国和求学的国家之间,过不去,回不来。
作者:Christine
再一次,太平洋
飞机的巨大声响震得我耳鸣有点难受。我摇了摇头,按按太阳穴,看着眼前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我正在横跨太平洋。
数了数自己总共来回了几次美国,有点好笑地发现,还未成年的年纪,飞过的里程就可以绕地球六圈不止。同学羡慕地跟我说,真好,你这么小就能游历四方、见多识广,大洋彼岸此岸都能混得很好;我妈妈心疼又骄傲地看着我说,女儿真是长大了,现在不论去哪个陌生的地方都不害怕了。面对这些本该让我害羞地低下头谦虚几句的话,我却羞红了脸苦笑着。
是啊,我是个全世界的孩子,我是个没有家的孩子。
吁——终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竟然感觉很轻松,在美国挣扎了几年学到最多的就是如何了解自己。可了解越多,越觉着无力。当我越想给自己划一个归属地,我越觉得自己无处落脚,是个没有属性没法归类的人,卡在中间,左右不是。从我决定出国的那一瞬间起,我就搭上了一架只能在太平洋徘徊的飞机,像是没有脚的鸟,无处安生,没法过去也没法回来。
前路渺茫 归途难觅
刚出国的时候,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融入美国社会,交一大堆美国朋友,甚至极端的时候觉得要尽量减少和中国留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利用起留学的价值。结果后来呢,茫然地看听着美国人聚堆聊着那些完全插不上嘴的内容,尴尬地跟着他们一起笑着我觉得不好笑地故事,再到安静地躲在角落装作自己不存在。我意识到要想跨进美国生活美国社会,围堵的城墙不只有语言——还有我过去十六年在中国生活的每一点每一滴,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遭遇都添了一块砖或是一块瓦,到最后建起了不可横越的围栏,一条绳把我牵制在了原地。我像是活在玻璃罩的人,虽说可以自由地行走在另一个国度,却畏手畏脚,伸出手就是隔阂,难以逾越分毫。
当然这些话我没法跟爸妈说,不仅仅是因为不想让他们担心,更多的是,我觉得说了也没人会懂。
刚来的第一年,我一心盼着想回国,偶尔觉得自己选择出国的路是不是从头到尾都是个错误的闹剧。当然因为自尊心,灌输着自己 “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 的毒鸡汤。但想象力和对未来的恐惧让我止不住的幻想,如果当初我没选择出国,我是不是会幸福很多?
因为出国,我失去了初中最最要好的闺蜜,是曾经好到三年住校生活从来形影不离,好到所有人都羡慕,好到被对方的追求者威胁,好到老师找家长来谈话说我们有同性恋倾向,好到我觉得可能没人能理解这种把对方当半条命看的感情。出国前我就警告她,时间和距离迟早会慢慢慢慢拖垮我们,她发毒誓说绝对不会,只要今天还在一起明天就不会分开太远,还幼稚地拿盗墓笔记给我比喻,说不就是个十年嘛,十年后我带你回家。
不是言情小说,没有生死团圆的狗血剧情,事实就是时间和距离真的拖垮了我们。不对,不仅仅是时间和距离,是我们不再懂对方了。她和我吐槽高中的繁忙课业,我向她埋怨没有灵感的 essay ;她吃醋地说着自己的好朋友跟别人玩,我淡然地认为身边人会待在一起全靠缘分;她嫌弃老师家长管教太严,我羡慕地笑笑说真希望有人能管管我……我们像是两个需要垃圾桶的陌生人,自顾自地说着自己的故事。所以后来散了,没有吵闹也没有理由。于是我常常想,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出国,如果我和她还在一样的体系一样的城市,我们是不是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每每深夜里读着初中闺蜜写给我的日记,脑海中重新活了一遍过去的人生,然后躲在被窝里哭得泣不成声,最后强行抑制住回忆放空自己,毕竟第二天还要早起上学赶 due。我跟谁去哭诉?旁人轻描淡写地安慰我,不就是丢了个朋友吗,从小到大的离别还不够多吗。真不是。她是我觉得 “ 如果世界上存在一辈子的朋友那一定就是她的家人 ” ,是我可以不顾一切去做事的后盾,这样的一个人,却在我第一次越过太平洋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地在从我生命中淡去。我有时安慰自己,等我回国了,再重逢地时候,我们一定会用力地抱着对方找回过去的吧?
可是没有。
回国后,我们戏剧性地在一个小店里遇见了对方,却没有戏剧性地破镜重圆。我惊讶地喊了她的名字,她回过头仓促地说一句嗨便掉头走了。我有点五味杂陈,发现自己的执念似乎早已被洗空。我之前心心念念地是过去,是过去的人所能带给我的归属感和共情,而留学这条路已经把我无限制地往另一个方向推去,与国内的朋友渐行渐远。那种在美国的玻璃罩带来的无力感和孤独感再次席卷了我。
我想我是奢求太多了,毕竟我已经变成了一个让爸妈都觉得异样的人。谈起学业和申请,他们只能一脸茫然又无助地看着我;习惯性见面和离别跟住家拥抱,爸妈却局促地想推开我觉得公众场合不合适;晚饭前坐在餐桌上等所有人坐下祈祷再吃饭聊天,却所有人抱着手机自顾自地吃完就走;偶尔跟爸妈提起身边人的抑郁症或是性取向,他们却一脸惊慌地跟我说你是不是不该老跟他们接触……很多时候我都保持着安静,把所有想说的话咽回心里,因为那些曾经懂我的人能理解我的人,好像都不见了。
异国他乡的经历会让人飞速地成长成另一个人,不仅仅是生活本身——不仅仅是讲的语言不同、吃的食物不同、看到的风景不同——还有心也不同了。我料想到了融入国外生活的重重阻碍,却忽略了背后慢慢筑起的高墙。于是我被卡在了中间,没法往前也没法后退。
所有的留学生呀,不管经历了多么不同的遭遇,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许的感觉,导致了不管是在异国他乡,还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玻璃罩里的留学生都只好逐渐地形成自己的一个小群体。那隔阂的玻璃罩给了我们一个共同点,所以可以偶尔拥抱拥抱也处于同样处境的人。留学从来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事情,更不是坐上几个小时的飞机就可以完成的历程,这是个脱胎换骨、抽丝剥茧、涅槃重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成为了一个被围城所环绕的第三世界,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谁又能论谁对谁错。
所以呀,当你在路上看到一个疲惫淡然的留学生,如果可以的话,请给他们一个微笑抑或是拥抱吧。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