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读到了一篇哈佛商学院副教授劳伦·兰德里的文章,受益匪浅。她深入浅出分析了究竟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加入创业公司。
读过后发现,这些建议非常具有普适性,不只适用于创业公司,职场人在决定加入任何一家公司前,都应该,必须,一定搞清楚这8个问题。
历史数据表明:90%的创业公司以失败告终。想加入的人总会忍不住问自己:这家公司5年或者10年之后还在吗?
但高风险也可能伴随着高收益。
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脸书、苹果、亚马逊等大公司何尝不是从小公司做起的。
20年前,Netflix的工作会遭人白眼,DVD租赁公司Blockbuster的工作才被认为是“正业”。
一眨眼到了2014年,所有Blockbuster门店都倒闭了,而Netflix已经拥有了超过1.37亿用户。
创业公司的未来可能值得赌一把,而最终是否加入,取决于你如何回答下面这8个问题。
有的是问面试官,有的,你得问自己。
本文由LinkedIn编译,原作者Lauren Landry,编译者潆方。
先问自己
-
我家里有金矿吗?
现实点吧:你可能很难按时拿到工资。
作为美国点评网Yelp的前首席运营官,Geoff Donaker认为,你应该做好3到6个月没有一分钱进账的准备,并假设你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分文不值。
说白了,进创业公司前,先问问自己家有没有金矿?如果没有,存款够不够给孩子买奶粉?
-
我能学到啥?
既然选了难走的路,你得确保除了能赚钱,还能获得事业上的发展。在创业环境中,很少有人手上只有一两个任务。
在这个小团队里,你搞不好又是甲方又是乙方又当爹又当妈——这种机会是很宝贵的,能快速学这么多东西,上一次还是上小学。
如果你在这个岗位上学到的技能,既能推动你的技能提升,又能帮你轻松找到下一份工作,你还犹豫啥?
-
谁是创始人?我认可他画下的蓝图(饼)吗?
加入前总得先把创始人和他们的背景搞清楚。这是他们第一次创业吗?对这个行业熟悉吗?公司的蓝图是啥?搞清楚这些,你才知道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别觉得蓝图太虚。
我曾经问过我们LinkedIn亚太的市场部头头,怎么才能成为优秀的市场经理。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蓝图具有的指导作用。
他说,蓝图是你最终想到达的那个地方。
你得清楚公司和你自己的蓝图是什么,这样在策划每一次市场活动时,才能清楚地知道做的是不是对,是不是真的有用。
说白了,蓝图就是北极星一样的存在。
蓝图还和三观有关。
就跟结婚似的,如果你坚信婚姻的前提是1V1的爱情,而他想要家中红旗不倒在外彩旗飘飘的自由,那还是赶紧找下家吧,前方深坑预警。
-
行业在朝哪个方向发展?
分析行业也很重要。例如,如果你从事餐饮服务业,那么在爱彼迎工作的发展机会可能比在某区域连锁酒店多。
你的行业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你要加入的公司正面临哪些巨大的挑战或者难得的机遇?
比方说,预计到2026年,社会上将新增超过240万个新的医疗保健工作,这很大程度上就是无数创业公司共同引发的行业调整。
类似的机会有出现在你的行业吗?你可能加入的那个公司准备好引领行业发展了吗?
再问面试官
如果你对上述四个问题的答案感到很满意,就可以去面试了。和面试官面聊时,应该围绕下面这些问题更深入了解这家公司。
-
这个职位的职责范围是什么?我会怎么被考核?
逻辑很简单:你要交作业,得知道作业是啥。
你应该搞清楚公司是如何设置你的角色的:工作重点在哪里?职责可能怎么变化?如何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最怕的就是:冒险接受一份工作,却发现该岗位并没有完整界定职责范围,在公司里也没有发展空间,就惨了。
要弄清楚你的职位如何被考核。公司是根据整体目标来评估你?还是用更小的短期绩效来判断你?绩效目标是什么?是否合理?
目标的设置还和公司所处的阶段有关:还在打拼阶段的,目标一般设置得比较有野心。你的能力和体力配得上他们的野心吗?
如果你的梦想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还是不要浪费双方的时间了。
-
高层团队结构是什么样的?团队之间怎么合作?
刚工作的年轻人一般很少考虑这一点,但踩过坑的老司机可能就对个中机关深有体会了。
比如,公司的各部门是彼此分开、独立运行的吗?那你得准备好磨破嘴皮子了,效率可能很低,沟通也不太容易,参见萨提亚·纳德拉上任前的微软。
自他上任后,把一个部门“为别的部门做了多少贡献”作为考核指标,才改善了内部斗争的弊病。
工作年限越多,越发现文化契合度很重要。年轻人只想着飞得高不高,经验多了,才关心飞得累不累。
多了解公司的文化:他们鼓励团队之间分享和协作吗?搞清楚他们通常是怎么协作的才能想象自己未来的工作氛围。
-
已经有人离开公司了吗?如果有,为什么?
这个问题也可能很尴尬,却很能看出问题。
例如,如果他们曾有重大的人员流动,是因为降薪,还是因为裁了几个岗位?
也可以问问你应聘的这个岗位。如果之前有人,为什么那个人会离开?他或她当时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即使面试官不会很直接地回答你,也能从他的反应里看出一些端倪,免得进去了才知道自己接了多大的一口锅。
接受还是放弃
上面这些问题,有些没有正确答案。
究竟什么时候应该接受,什么时候应该放弃呢?
你需要确定两个东西:第一,你的蓝图,它将决定你的上限;第二,你所能接受的底限,一旦触及,这就是你放弃的理由。
这时候,我劝你再问自己第八个问题:
-
我去这家公司,到底要干嘛?我喜欢这份工作吗?
答案多半是千人千面的,是不是正确,恐怕也要假以时日才能知道。
比如,华为裁撤45岁以上员工的新闻还热乎呢,二线互联网公司如京东知乎裁员的消息最近也已不胫而走。
而当年加入他们的,又何尝不是天之骄子?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体制内的岗位从来都被自媒体单方面想象为喝茶看报的老大爷形象。
资本寒冬之下,风口上的“猪”又何尝不羡慕人家铁饭碗在手?
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会打。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参照系,永远有给钱更多的公司,永远有做更牛逼的事情的公司。
不变的只有你自己,你才是做这份工作的人。
所以,最终要不要接受这份工作,你得回到自己这里:
我喜欢这份工作吗?我认同这个产品、服务或创始人吗?他们的蓝图,和我的人生图景是一致的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也许很快就能做出决定了。
原文链接:
https://hbx.hbs.edu/blog/post/startup-interview-questions?cid=sm-tw-sf94314564&sf94314564=1
文章来源:LinkedIn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