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高校,剑桥大学对所有学生的诱惑力都是不可比拟的。但贵族学校出身的剑桥也常被大众指责“太白”,排斥少数族裔学生。

2016年,剑桥与牛津首次披露了有关黑人群体的录取数据,称在两校招收的英国A-level学生中,只有1.5%是黑人学生。
负责高等教育的英国国务大臣大卫·拉米严厉批评了两所高校,表示这一数据与英国的人口比例不呼应,并认为这是一种种族隔离制度。

但最近,英国《电讯报》为这个现象提出了新的解释:这事儿不能怪学校,主要还是申请牛剑的黑人同学本来就少。
而黑人学生不愿意报考剑桥大学,竟是因为找不到理发师……

根据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在影响黑人学生申请剑桥的因素中,“剑桥市缺少黑人发型师” 位列第三。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刑法学教授、剑桥大学副校长格雷厄姆·弗格教授,他同时也是英国王室的法律顾问。

弗格教授发现,近年来申请剑桥大学的黑人学生逐年减少,剑桥的6个学院甚至在最近五年内只录取过不到10位黑人同学。于是他便以此为课题,对剑桥大学多位本科生和六年制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
弗格教授说:“这个结果非常出人意料,但我们必须将心比心,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才是他们申请学校时真正关心的问题。”

“预备学院”创始人娜奥米·科尔曼致力于鼓励少数族裔学生申请牛剑,她对于这个研究结论非常赞同。
科尔曼表示,缺少黑人发型师的问题的确十分常见——“打理黑人发型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能做出脏辫、爆炸头等复杂黑人发型的理发店,剑桥市几乎没有。”

科尔曼还补充说,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当地的食物,也是阻碍黑人学生报考剑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点相信许多留英的中国同学深有体会,说起英国的黑暗料理大家基本都是谈虎色变,Haggis、鳗鱼冻、豌豆泥等等都是老生常谈的“名菜”。

但其实最恐怖的不是腐国料理,而是学校食堂里那些假装自己很正宗的“中国菜”……


最经典的一道,还要数被国外公认为传统中餐代表,实则发源于美国的“左宗棠鸡”……

2017年,曾有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指责剑桥大学对文化不敏感,导致剑桥的彭布罗克学院不得不重新审核食堂的菜单。
多位少数族裔学生指出,食堂制作的所谓“牙买加煮菜”、“中式炒鸡”、“亚洲炖牛肉”和“印度鱼肉派”,完全不符合当地的传统饮食习惯。
“亲爱的彭布罗克学院,不要以为芒果和牛肉炖在一起就能叫’牙买加菜’了,你这样做很不礼貌。”

正宗的牙买加炖菜
学校食堂中能出现多国菜系的身影,这本身并不是坏事,而且从高校开放微信公众号、增加国际交流项目等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出国外大学们试图衔接、示好国际学生的努力;但如何真正搭建与国际学生的桥梁,一直是海外高校的大难题。
2017年,耶鲁大学的黑人学生社团发布了一则摄影集,以“耶鲁大学的黑人学生”为主题。社团的学生们认为,让更多少数族裔面孔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去展示并代表大学,才能有效吸引少数族裔学生申请这所大学。
“这些摄影作品的目的是让黑人同胞们知道,耶鲁可以成为我们所在的地方。”

#BlackMenofYale摄影项目
当然,我们十分能理解国外高校的苦衷——既要做到文化认同,确保代表性文化标志的存在,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又要保证适当适量、不偏不倚,本地文化不被淹没,本身的量和度就很难平衡。

但慈善机构“造就天才”的CEO托尼·休厄尔则认为,这个重担不应该放在学校身上,文化差异也不应该成为阻碍学生报考大学的原因。
他在采访中说:“国际学生成为当地的少数,这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必须学会提高忍耐力和包容性,去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萨顿基金会董事长Peter Lampl指出,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许多少数族裔学生担心无法融入新环境;这种担忧会扼制他们走出舒适圈、追求水平更高的大学,而是在熟悉的本地学校环境中求安稳。

文化差异是难以改变的,但面对文化差异的态度和行动并不难改变。
一方面来讲,国际学生应尽量走出舒适圈,敢于体验不同的文化,扩大视界;另一方面来讲,海外高校也要思量衔接国际学生的措施是否合理有效,从点滴细节做起,为所有同学打造真正包容舒适的生活环境。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