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危难,除战胜危难的信心决心及必然胜利的结果外,无一不是对未来的一种警醒,一种鞭策,多难兴邦,武汉一役,必将从十个方面改善中国!
1. 对医生、医疗的态度改善
在疫情发生前,北京民航医院的杀医事件,朝阳医院的伤医事件,伤透了医护人员的心,然而一旦武汉有难,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在现今的医患关系中,患者是疯狂和不理性的那方。在疫情来临之际,我们普通人只能在家里打打嘴炮,自求多福,真正出去救死扶伤的,还是钟南山这样的仁心医者。
2. 对重要医疗战略物资的储备,对医疗基础设施的提升
医疗设施、医药耗材储备、医疗人员储备是一个国家强大能力的体现,前段时间因为地铁内人员猝死,引起了人们对于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讨论,没有AED,没有能够操作AED的人员,心脏骤停很难拯救。近期去日本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商场、地铁站,AED随处可见。
医疗设施、医药资源、医疗人员资源,是要朝着冗余的方向走的,如果其他的投资我们开始讨论过剩,讨论降供给的供给侧改革,那么在医疗这块的供给侧改革则是应该加大供给力度。医疗资源的适度冗余,给人民带来的是心安,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这次出现问题之后,口罩、防护、人员的短缺,给未来提了个醒。国家的投资多备点这些战略物资,多备点医疗基础设施,多扶持点医疗人员,利在长远,功在千秋。
3. 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士,提升对专业意见、专业判断的尊重
任正非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让一线直接决策;在我们的体系中,并非所有的官员都是专业出身,那么对于决策中的两个重要节点:一、信息来源及真实程度;二、对于信息结果的判断;就容易出问题。我们更多的决策一定是基于对于一线专业人士的信赖的。
这次我们看到武汉当地的医疗专业发声不够,理论上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这里面的因素很多,事后应该由专业的人进行分析总结。好在国家层面上组织了钟南山等专业团队,专业团队出马后,18日之后一切形势都往好的方向发展。非常不容易。
一定要培养更多的一线专业人才,允许他们在一线发表自己的专业意见。关键时候做出决策或者有影响力的、适度公开的决策建议。
4. 对舆论引导及控制方式的流程、权限、尺度的再造
这次的舆论集中在1月1日武汉对于8个造谣者的训诫,最近最高法的意见也出来了,什么叫“谣言”,谁来认定“谣言”,最高法的意见如下:
而相关部门是否一定要动用公安机构进行管理的方式也值得商榷。舆论引导是必要的,但是单方面的舆论治理,特别是将治理权限无限下放,而不着力于营造一个讨论的引导氛围,无论如何对于国智都是一种长远损害。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任重道远。
武汉一役,大家已经看到了对于一些信息过严定性,无容忍度的危害,未来流程应再造。
5. 对领导能力,特别是把握数据能力方面的硬要求
对于一则消息是否是谣言,我们是要有辨识的,因为这有关我们的智商,也有关社会治理的清净程度。这次疫情腾讯新闻第一时间开辟了辟谣专栏,我觉得是非常大的进步,而且很有益处。
应该意识到,做一个不信谣不传谣的人非常不容易。最不容易的部分,还是在于自己的知识不够。
7. 对信息公开细节和渠道方面的提升
在灾难面前还有一小撮废青在遥远的南方小岛上妄图切断与大陆的联系,丑恶的嘴脸无法让人原谅。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一直都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我在大我之中共存。哪怕是海外华侨,都在伸出援手。
9. 对自然、对命运的敬畏,有敬畏而无恐慌
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就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这样,自然从未要求我们维护它的尊严,我们与自然共存,对自然心存敬畏,只是为了维护我们人类的尊严。
所以对于野味的盲目追求,对于自然的破坏,对于自然来讲毫无所谓,甚至法国作家萨德说过的话令人印象深刻,人类破坏自然越厉害,自然就越高兴。到最后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自然还是那个自然,岩石还是生命,对其而言毫无意义。
人生于自然,返与自然,对于每个人来说,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其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敬畏不是害怕,更不是恐慌,有了敬畏之心,认清命运的安排,维护好自然的共存,才能更加坦然。
10. 对闲暇,对家人的珍惜
这次放假中还有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2020年的开端让人更多地看到了命运的偶然,科比在直升机坠机中身亡了。
而科比在之前的一则采访中表示,之所以要用直升机上下班是因为两个原因:
1)洛杉矶太堵了,他的习惯是早上四点起床训练,然后6点半返回家里,为了节省时间。
2)节省时间是为了6点半能够送女儿上学,因为平时客场比较多,陪女儿的时间不多,希望珍惜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
没有人活着是容易的,没有人能抵得住命运的安排,在命运给你做出安排之前,请珍惜现有的时光。这次疫情大多数普通人都安心待在家里,增加了假期,有闲暇、没有病患、与家人一起。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写道: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