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当需要大批女性力挽狂澜的时候,如何保证对她们的调用和日常对她们的贬低不发生冲突?正为了这个目标,“女将不女”这个战时的转化过程才值得被一再强调:意味着她们的身体需要被改装,才能勉为其难承担重任;女人承担重任是“违反常规”的,需要被仪式化以至于神圣化——因为在“和平时期”,领导力是属于男性的。
作者 / 李思磐
那是“视奸”
这是微博@每日甘肃网【剪去秀发,她们整装出征】[1]的视频内容:壮怀激烈的音乐,男性医护用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剃去所有女性医护的头发。伴随着这个场面的,还有快门和闪光灯,捕捉着医护们脸上的泪痕和哭红的眼睛。最后医疗队集体喊加油的场景中,唯一的男性医护却是有头发的。这一分钟的视频,每一个镜头都让人恶心。
我当即的感受是,媒体的镜头,把危难中的公民与专业社群履职的行为,变成了一场古老的献祭仪式。这些天不乏这样的报道,通过聚焦于女性医护的头发、乳房和子宫,把她们从社群的保护者,变成了被动的牺牲品。筹划这个仪式的领导是加料要做大新闻,不再是一张照片而已,而是全程视频;不是女性医护相互剪发,而是男性剃去她们的头发。甘肃媒体做得最出格的是,他们的镜头几乎流连忘返于女性医护的眼泪,几乎以一种窥淫的心理,让她们的女性特征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楚楚可怜的剃度/阉割;而矛盾的是,这一悲壮的战士出征,再一次强化了战士与女人之间的藩篱。
触了众怒不得不删帖之后,有各种消息解释剃头发是防护必须,医护们是自愿——但即便是澎湃新闻的一篇关于此事的报道[2]里,也没有任何一名当事女性医护的声音——可见这种宣传多么空洞,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但我们不知道她们是谁。剪头发固然有防疫的需要,但事实上要求是帽子下不能露鬓角。正如大家都已经指出的,剃光头并不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即便是剃光头,也有更加尊重个人意愿和更体面的做法。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评论,吴予敏教授说:“中国人,什么时候真正理解生命、美、自由三者是连在一起密不可分的,什么时候才算是活得有价值有尊严。”
重要的是,不在于甘肃做了这件剃头发的事,而是他们为什么事先张扬,在现场让媒体组团只展示这件事?向前线出发的道路万千条,为什么他们不报道医护如何安置劝服家人,打点行装,进行行前培训?我相信其中有很多真实闪光之处,是能够触发受众的自然情感的。这是我想补充吴教授的:生命、美、自由这不可分割的三者,是必须以真实作为基础的。然而真实是最难到达的,也是最难管理的,这次灾难已经让我们在这一点上感受很深。
我相信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在场媒体,都对传播的“卖点”有了共识,——不仅仅是落发,而是作为集体媒介仪式的落发;不仅仅是服避孕药停经,而是对停经的强调和对前线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轻忽;不仅仅是作为情感表达的哭泣,而是媒体对女性哭泣的浓墨重彩的渲染……一位参与给前线医护送安心裤项目的志愿者说,那是“视奸”。
在这场抗疫之战里,女性的身体是正能量报道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这种剥削式的开采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在抗疫初期对女性超过半边天的前线女医护进行了“象征性歼灭”之后,新的目标让他们必须重新回到女性这里:需要制造的,是平凡的英雄,给人们感动。平凡意味着可以面目模糊,不像受训诫的医者那样引起无穷无尽的质询、悲情与戏谑;牺牲是必要的,但真实的牺牲未免太沉重了。感动必须是可控的,要激励各种士气,甚至要在严峻疫情中营造“一丝甜蜜”(说法来自一位评论员)。
[1]https://m.weibo.cn/1191965271/4473362463910918 (原博已删,此为凤凰视频保存下来的原视频。)
[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040470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