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不管是直录还是转正,2018申请季的offer发放基本上都尘埃落定了。与往年不同,这届申请从ED defer到RD被waitlist的数量看起来都更多,而且也更让人不可思议。正因如此,即将到来的2019申请季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我们都知道今年只会更激烈,但哪年又不是呢?具体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下一个申请的情况以及该如何应对呢?且听小编分析。
不懂事的时候一直想做大佬
长大后却只想做匹黑马

从去年12月ED/EA放榜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众多大佬被defer或reject、一些黑马获得录取”的情况依然存续且愈演愈烈,考试近乎满分,校内外活动丰富又有特色,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夺冠热门”,却不知为什么在最后关头被超了车,相信很多大佬的心中也满是问号。
何况不止ED如此,延续到RD的时候,又有很多Waitlist(下面简称WL)的情况产生,包括前面已经把你defer的学校,还可能又再次将你放入Waitlist中,不爱你也不拒绝你,就是喜欢这么暧昧着!

这并不是个别学校的现象,从哈佛到康奈尔、莱斯、伯克利再到纽大、南加大等,前30学校几乎都一边倒地出现这种情况。美本申请让人越来越摸不到线索,小编也不禁感叹:申请果然是玄学!做好一切准备的前提下,还是需要一些运气的!
拒你没商量
候补没理由
ED/EA被拒我们也就不多想了,专心准备RD;可还defer了一群人到RD跟我们再次竞争。心想无所谓了,好好完成申请吧,结果3月却迎来了WL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

这能怎么办,只能选择接受了,然后绞尽脑汁写love letter,并暗自起誓:这次的“情书”一定要比之前那封更有深度、有内涵、有情感,把good换成excellent,感觉自己的英文又进步了。
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了解到WL在申请决定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结果”,是学校录取策略的一种,简称是“备胎策略”。对的,你没听错,学校也有“备胎策略”。
学校每年对招生是有额度的,虽然都是名校,但也不确定具体会有多少入读,所以WL是学校为了防止入读人数不够时的策略,这个是无可厚非的。总不能只有你把人家当备胎的份儿吧。

而且通常能被WL的学生本身条件是达到学校要求的,所以在未来转正中也都有着“相对平等”的机会,当然以下几种情况的WL除外:
1. 关系户。这个跟今年丑闻爆出来的多少有些关系,其实很多大学都有关系户的录取,比如特长生、政治关系、经济因素等,而且这种通常不会一步就录,会先WL转正或者gap year春季入学之类的,不会过于引人注目。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2. 新地区的学生。假设你的学校或者区域从未有人申请过这所大学,虽然学校觉得你还不太合适,但也未必会直接拒你,可能会先WL,给你所在地区的其他学生以希望。
3. 申请奖学金。如果你条件还不错,但是申请了奖助学金(除了need-blind的学校),学校可能会先给你WL,如果之后实在觉得你很适合,才可能会录取你。

而大部分同学被WL是因为学校要:控制录取率,保护入学率(即yield rate),每所学校学校都想看起来是很有竞争性的,所以与其录取一些可能有大把offer在手的学生,不如先WL看看他们是否想入读,学校不止有“备胎策略”,还有“反备胎手段”。
合理运用“反备胎手段”,录取的人数越少,之后入学的学生比例看起来更高,降低录取率的同时提高入学率,而且入学率是影响大学排名的因素之一,入学率高会对排名有正向影响。
何况WL之后,如果我们有名额自然会释放,所以喜欢我们的话,请不断地向我们示爱,还可以筛选到真正喜欢我们的人,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学校官方不会承认这些原因,但在实际经验中大家都心照不宣,比如根据美国知名数据统计网站College Evaluator 2018年的录取与入学率数据显示(2019年申请刚结束,数据还未更新),前30综合大学中,过半学校的入学率不及50%,更别提前50了。具体学校的录取/入学率详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
1. 即使是前5名的哈佛大学,也没有学校达到百分百的入读。很少有学生只申请一所学校,所以即使是哈佛大学的学生,可能也申请了多所并获得多所录取,虽然这些学校都很好,但是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所入读。所以,哈佛也可能面临名额没用完需要去WL转正学生的情况,如下图。

2.前10名大学中,杜克入读率相对低一些,确实杜克录取中国学生数量不是很乐观,估计跟申请杜克的很多学生同时会申请其他大藤一样,被大藤录取后多半会放弃杜克,这对于很在意学生是否对他们真心感兴趣的学校来说是大忌讳;同样还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杜克官网明确强调ED录取有优势
3. 前20名大学中,范德堡入读情况略一般;反而圣母大学入读率相对自己的排名高出不少,能申请圣母大学的学生大多数也都是真爱了,而且圣母大学在美国也是转学率很低的学校,可见这是一所在入读后会更加爱的学校!

4. 20-30名大学的入读率均不及50%。我们一直讲求选校要分档次,所以20-30名的学校也是很多前20名学校学生的“备胎”,录取后大概率不会入读;或者有些学生被同档次的其他学校录取,所以没有选择这所学校。不管怎样,都会导致入读率不高。
而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从WL转正中国学生的有:杜克大学,范德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欧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纽约大学,南加大,凯斯西储大学,圣母大学,里海大学,明德学院,波士顿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康奈尔大学,伍斯特理工学院等。
-为什么会从WL转正学生?
-当然是“备胎策略奏效”了,很多学生录取并没去,没有达到规定名额的要求了。
所以结合入读率(yield rate)分布,不难看出,在自身排名档次中入读率不高的学校很容易将符合条件的学生WL,之后有入读不足的时候再从中挑选学生进行转正,比如上述提到的这些学校。

2018年形势已然暗淡,
2019年前路只会更难!
而且今年不少学校在5月1日之后发出了转正offer,抛弃之前交定金的学校转而去转正学校的学生不在少数,进一步影响入读率,“被分手”的这些学校将会如何看呢?只怕更加不敢录取这所高中的学生了吧!
其次,标化成绩同质化情况只会更加严重,高分学员屡见不鲜,众多申请者难分伯仲,全部堆积到ED阶段的时候,很大一部分不会获得满意录取,然后又随着申请大军一起主攻RD,RD的录取也就只会更激烈。背景相似的学生也就很大几率会拿到WL。
再者,焦虑的学生申请学校数量可能会增加,比如一些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过于焦虑极有可能会把前30学校申请大半,无形中导致申请竞争更加激烈,这也让RD的录取更激烈。

按照这个趋势,小编大胆预测:明年WL的学生只会更多,像卡内基梅隆、塔夫茨这种有点小傲娇的学校未必会有转正机会;上述其他有WL转正的学校也许会像今年一样继续有转正名额,但毕竟是少数,如果都像NYU这种随机挑选还行,如果像凯斯西储这种三番五次确认你的兴趣也是让人很迷醉。

纵然前路荆棘密布
尽头仍有曙光闪现
尽管如此,周围总有同学被录取,为什么那个人不是你呢?或许是不合适,或许是运气,但也或许是你一开始选校就没搞清楚!
就像前面提到的yield rate,很多人在选校时候完全不清楚还有这个数据。但当我们将yield rate和今年的WL转正情况综合分析之后,就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比如几所最讨厌被当备胎的20所学校是:像圣路易斯华盛顿,约翰霍普金斯,凯斯西储,莱斯,加州大学洛杉矶,塔夫茨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南加大,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学院,波士顿大学,布兰迪斯大学,里海大学,纽约大学,杜兰大学,东北大学,圣母大学。
所以,
1. 加州系统一11月30日截止,一个系统不申白不申,所以大部分人会前6所都申请,录取后可能一堆人都不入读,比如下图UCLA的统计:

2. 像芝加哥、凯斯西储、杜兰、东北这种既有ED又有EA的学校就要注意了,如果不是非常有竞争力,申请他们的EA大概率会被defer,然后RD时候接着被WL,然后可能就没有然后了。
3. 波士顿学院2018申请季的时候将REA改为EA,一时间申请人数众多,导致多数被拒,但是招生办立即发现这不现实,所以2019申请季又改为ED,包括刚刚宣布增加ED的弗吉尼亚大学,相信这次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筛选对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吧。
总之,今年申请的时候务必注意以上提到的学校,如果他们中的某所是你的首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有ED的申请ED,只有EA的申请EA,让学校看到你坚定不移的爱。再次强调,前提一定是先准备充分再申请。
4. 另外,请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比如使用naviance系统的学校,naviance里面可以查到近三年学校的申请情况,比如每所学校申请人数、录取人数,以及什么分数的学生被录取,什么分数的学生被拒绝等。
5. 同校有竞争也就更需要合作了,申请时候尽量避免撞车,多了解周围同学的申请选择,才好给自己作出最优选。
6. 如果你是一个易焦虑的学生,不要太好高骛远,EA阶段建议申请一所保底校,在12月中旬拿到保底校录取也会帮你抑制住一些焦虑。相信我!
最后,虽然申请形势愈演愈烈,但我们追求美本教育的心不变,不要太受外物影响,专注于提升自己,不管是成绩上,还是综合能力上,用心感受自己的成长,才会在未来的申请文书中与别人不一样。不要太焦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