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能够有一个悠长假期,不用考虑工作,不用应酬社交,就让我宅在家里,有吃有喝有wifi,一觉睡到自然醒……
然而这样的日子过了不到一个周,我开始度日如年,今天初六,打开日历一看——
过完今天,还有七天……
黄执中老师(误)说过,这其实这不是一个宅家体验感的问题,这是一个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的问题。
我们理想中的宅,是“主动宅”——是在花花世界和陋室蜗居两个选项中,主动舍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但只要我们愿意,宅家模式也可随时切换到户外模式;
而现在的“被动宅”——分明是我们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逼迫下,被动锁上了房门,我们被剥夺的是选择的自由。
只是这剥夺者过于强大,算了算了,惹不起,不硬刚……
理想中的宅家,是不改变世界秩序的前提下,给我一隅的空间来隔绝世界;简单来说,就是虽然足不出户,但世界依旧可以为我服务。
比如不想做饭,也可餐餐外卖。但打开外卖软件,常吃的几家春节都没营业,能点的配送费少则七八块,多则一二十,四舍五入赶上饭钱了,算了算了,我不配;
而蔬菜就更可怕了,以前论斤卖,现在论克卖,掐指一算,一斤没有低于15的,最便宜的鸡蛋一斤也将近20;
打扰了,
我还是戴上口罩去楼下小超市买袋泡面吃吧,然而……
最后狠狠心还是点了高额配送费的超市外卖,结果外卖老哥联系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小区封了,需要去大门口自取。
带上口罩墨镜全副武装出了小区,和同样装扮的外卖老哥仿佛地下党接头般取到了外卖,那是将近一周的口粮——一袋大米、两桶纯净水、三斤沙糖桔……
再进小区的时候,熟悉的门卫老张不现以往的热情,密封的口罩中只传来七个冰冷的字“测个体温才能进”,无情!
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宅人们的传统居家模式——
生活成本上去了,生活不再轻松了,人和人的距离也被口罩隔绝了,这样的宅,不是我们想到的宅。
对于回了老家的年轻人而言,病毒给了他们足够体面的理由回绝聚会,却也给了他们足够充裕的时间面对父母;
本来就猫嫌狗厌一身毛病,宅家的时间越长,父母的嫌弃值就越高,躲在房间不出门会被唠叨,腆着脸出房门也要被父母念叨工作恋爱,自己心里也添堵。
打开手机和朋友/群友聊会儿天,三句不离新型冠状病毒,某某小区又被带走了几个感染者,哪哪儿又新增了多少例疑似病例……
朋友圈里转发的全是疫情相关文章,根本忍不住不看,有些看了催泪、有些看了焦虑、有些看了愤怒、有些看了沉默……
你的情绪,全凭疫情操控。
这个时候,反而有些怀念朋友圈里总是热情洋溢晒业绩的李总、总是放荡不羁晒旅游的Jenny、总是母爱泛滥晒宝宝的王妈……
起码他们的生活,看上去还算真实可爱。
2020年的颓丧,大概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之所以大多数人感触没那么深,一方面是注意力尚在疫情之上,另一方面,是我们还暂时躲避在这个遥遥无期的春节之下;
但如果假期没有结束,我们是不是就不用面对这些随之而来的问题?
公司群里,老板已经焦虑一周了,节前谈好的国外客户因为疫情可能要黄,节后准备跟进的国内项目因为假期延迟可能要停;
餐饮、茶楼、旅馆的个体户们,开始忧心年后的生意如何开展,因为病毒防控的不确定性,损失会是几个月营业额还是未来几年都无法翻身?谁也说不准。
一些青年社畜们,也隐约开始担心,本来就不太景气的公司因为这次疫情,会不会直接就……
这个假期真的太长了,长到让人坐立不安。
我多希望,今早醒来后发现最近经历的一切不过是大梦一场;
人们正带着不舍告别家乡和父母,明天,大家继续挤地铁赶公交上班,带着对开工利是的期待投入工作,生活将在春节后重新回归秩序。
我多希望……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