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岁月静好,是因为你们在负重前行。
武汉告急!全国告急!
截至1月22日19时20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473例。
随着病例越来越多、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在火车站、飞机场等人流密集地,戴口罩的人,明显多了。
全国多地口罩脱销。
口罩无货 / 医学界传媒供图
很多人已取消春节出行计划。
各地民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避开疫情,减少传播。
还有一群人挺身而出,与疫情硬杠,与生死赛跑。
他们的名字叫:医务工作者。
图片来源: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在“医生站”APP《疫情凶猛,让我们为一线战友加油》一文下,不少“武汉一线”医务工作者留言称,“所有休息全部取消,24小时随叫随到”。
“非武汉”的医务人员,也坚守临床,一晚上要看几十个发热病人。
他们面对的敌人,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目前尚无有效针对药物。且出现人传人现象。
医务工作者们全副武装:口罩、手套、防护服、鞋,都穿好和戴好。
然后,走上一线。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他们心知,这次任务非常重。
有护士坦言,收到要前去支援的通知时,心里也曾一团乱麻,眼泪刷刷地流。
男友说,不要去,大不了辞职。
但她淡淡地说:“既然医院安排了,总是有人要去的……作为医务工作者,只能是负重前行。”
虽然害怕,虽然胆战心惊,但天有多大,医护迎头抗击的决心,就有多大。
在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一直奋战在一线。她坚持记录着自己的所行所思。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03年,她曾参加抗击非典。
而今年1月18日,她写下“请战书”:“在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将无人可以幸免!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行进一步的分检工作。好处在于不再需要不停的院内会诊,可以减轻其他医生的负担,病人也可以获得延续性治疗,留观室床位也可以流动起来。”
她没将此告诉丈夫——在同院工作的李明昌教授。“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
张旃医生(中间)和“战友”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供图
针对本次疫情,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但他自己却挤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因为车票紧张,他被安顿在餐车内。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此时、此刻,全国各地、无数医务工作者,正在为保障民众生命安全,积极奋战。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他们研究病毒、控制疫情、治疗病患。
得知医院招募支援医生,第一时间报名,立即返回“疫区”——TA们是疫情中“勇敢”的逆行者。
“疫情来了,为民众顶着”的医务工作者,也是“别人的孩子”“父亲”。
在这个疫情凶险的春节,他们亦会恐惧,但仍坚定地守在最前方,为脆弱的社会民众,拼出一条生路。
我们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都是他们用生命对抗疫情,用专业与敬业战疾病,用一层又一层厚重的防护服,替我们负重前行。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党委宣传部
我们看见,从不退缩的医务工作者。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党委宣传部
日前,“医生站”APP发起《疫情凶猛,让我们为一线战友加油》活动。
我们看到医务工作者互相勉励,互道加油。
也看到大家彼此叮咛、注意安全。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医务工作者们,你们辛苦了!
请你们万分小心!
希望你们各个都好好的!平安归来!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