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疫情影响,复工时间又延迟了。
有网友调侃道:
“再不复工,老板就要发现公司没有我也能正常运转了。”
虽是说笑,却道出了一个真相:
大多数人在职场上,都只是“螺丝钉”,可有可无,替代性强。
而对于“螺丝钉”来说,即便没有疫情,也早晚会因为“只长年纪,不长能力”而遭遇职业危机。
这就是职场上流传的“35岁定律”:
如果你到了35岁,还做着最基层的工作,那你很可能会成为被“优化”的对象。
更有一位工作15年的资深HR直言:
裁掉35岁以上基层员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我被劝退了
只因为我33岁
还在公司做基层员工”
王鹏就是这样一位被无情劝退的基层员工,而他,仅仅才33岁。
找到我的时候,他仍是满腹委屈:
”我这些年勤勤恳恳,业绩一直是团队前20%,即便公司为了发展需要裁员,也不应该拿我开刀啊!“
我一边听他诉苦,一边翻他的简历,很快便从中发现了端倪:
在基层呆了8年,从未得到过提拔。
接下来我就开门见山了:
“就基层岗位来说,你已经工作8年了,工资是毕业生的两三倍,但工作内容却和他们差不多,综合考虑,新人的性价比更高;
就管理岗位来说呢,你又缺乏管理能力,还达不到晋升的条件。“
”可是我一直在基层,怎么培养管理能力呢?“
王鹏有些气恼。
我告诉他:
”如果你把管理看成了权力,以为上级对下级才是管理,那就错了。”
见他若有所思,我继续补充道:
”你可以把管理能力理解为,一种通过他人完成工作的能力。
通过他人,完成工作,一个人只要符合这2点,无论在什么位置,他都是一个管理者。
但你看看过去这些年,总是一个人苦干,业绩虽然不错,但整个团队却并没有因为你而变得更好。
其实你完全可以通过管理,把整个团队都带动起来——
管理好你自己,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责任;
管理你的同事,让他们更愿意配合你工作;
管理你的领导,为团队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要知道,只要具备管理意识,人人都能是管理者。“
想想职场中的我们,多少人正犯着跟王鹏一样的错误:
认为自己是普通员工,并不需要懂管理。
但实际上,只有不断提升管理能力,才能真正放大你的个人价值,提高收入能力。
如果你也面临着工作几年,工资不见涨,一直是基层员工的窘境,你可以思考一点:
你是不是输在了管理能力上?
如果你想打破晋升瓶颈、提高收入能力,听听我的故事,一定会有所启发。

草根创业,个人身价超1.5亿
我靠的不是勤奋,而是这一点
我是何川,来自吉林省吉林市,毕业于吉林大学。
2014年10月,我创办了插座学院,成为了创始人 & CEO;
2016年4月,公司获得了真格基金、新榜的联合投资;
我曾受邀为很多大型企业授过课,包括中信、招商局、华润、联想等。现在,插座学院 & 好多课APP,也已经累计服务了30万在线学员。
我的个人身价,也从草根到超过1.5亿。而这一切,我只用了6年。
很多熟悉我的朋友,都会感叹:何川,你也太幸运了。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份看似幸运的背后,我付出了多少心力。
记得2016年,我度过了相当焦头烂额的一段时间。
那会儿公司拿了融资开始扩张,眼看着入职的员工一天比一天多,我却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拿不准的事实在太多了:
比如,员工每天都很勤奋,甘愿主动加班,但业绩一直上不去,我该不该辞退他?
比如,我刚给一个员工涨了薪,也升了职,结果不到一个月,他跟我说太累了,想休息一段。这是为什么呢?
比如,我想和一位同事聊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结果话还没说几句,她就哭了,毫无征兆……
这些问题,导致我经常感到绝望、沮丧和无力。每天如此,真是太难受了。
我觉得自己挺聪明的,能力挺强的,为什么总是有没完没了的问题?
直到2016年12月,我在北京大学采访了管理学家陈春花老师,才开始想通了一些事儿。当时,我向她提问: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
▲ 2016年12月,我访谈陈春花老师
陈老师的回答,对我触动很大。
她说,其实这个话题有一点不好回答,因为人人都要成为管理者,不管他有没有这个素质。
首先,他必须得管自己;
其次,他还得管他必须承担的责任。
只要他在社会上有一个角色,他就得承担责任,一旦承担责任,就涉及到管理了。
特别是在职场,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管理。你就得成为一个管理者,这个是逃不掉的。
这次访谈之后,我开始重新对待管理工作,认真学习管理常识。恍然大悟,真的是恍然大悟。
从那之后,我个人的状态也越来越好,面对人也更有信心了。
最近几年,虽然创业大环境不好,但插座学院一直稳扎稳打,业务模式越来越清晰,公司的最新估值已经超过2亿,我作为一名85后草根创业者,身价超过1.5亿。
而且,我越来越发现:
管理是一项人人都需要的能力,是一项从做员工开始,就要培养的能力。
管理不是领导的特权
而是人人都应该掌握的能力
在创业的这些年中,我也算是“阅人无数”。我越来越发现优秀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具备一些管理思维的。
有位叫晴晴的女孩,毕业1年,在公司的商务部门任职。
有次快到月底了,部门业绩还差一大截,同事们都急的团团转,却没有任何人向我求助,都觉得自己应该默默努力,主动克服困难。
只有她,知道我接触过很多公司,认识很多老板,于是试探着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川总,本月广告目标还差30万,通过拆解目标,我们准备主动联系A、B、C这3家大客户,他们最近做了很多推广,如果能拿到中高层的联系方式,对我们完成目标有很大帮助。
我和同事想了很多办法,都找不到关键决策人,想求助您,是否认识这3家公司的中高层,帮助我们尽快联系上品牌方?
看到这样的求助信息,我感到非常欣慰,立马给她介绍了关键人。后来,商务部门顺利完成了当月收入目标。
半年之后,我将她提拔为商务部门负责人。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